实力厂家  支持验厂
我们只专注生产研发钢结构厂房屋顶上的通风天窗、通风气楼、电动采光排烟天窗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陆海联动谱新篇山东与黄河流域双向奔赴

  8月31日,鲁豫两地人民政府在郑州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相互连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的合作协议》。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拥有出海口的省份,以及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山东聚焦聚力与黄河流域内陆省份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为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而交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行者,陆海联动将助力山东奏响“黄河之歌”。

  8月29日中午,一辆检测列车从长清站开出,标志着济郑高铁山东段联调联试启动,为济郑高铁全线月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曾提出,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加快形成以“一字型”“几字型”和“十字型”为主骨架的黄河流域现代化交通网络,这是致力于打破“山河”天然阻碍的重要规划。而如今,济郑高铁即将通车,正是黄河国家战略中“一字型”大通道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流域地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镜头来到济南市历城区的中欧班列集散地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正等待装车发送。“从济南到青岛,一个集装箱的汽运成本约3000元,海铁联运班列的成本则为2200元,一个集装箱就能节省约800元。”货运中心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几年,济南经历数次交通物流格局上的升级,辖区内不仅有中欧班列集散地、济南东站等交通运输场站,还紧邻济南国际机场和小清河济南港。当地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陆水空铁”多式联运,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不仅发展为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打造出效率更加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物流新通道,也让内陆城市济南实现“通江达海”,更有效服务“一带一路”“更好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等。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齐鲁号”运营线条,海运集装箱、外贸航线条,去年铁海联运集装箱突破300万标箱,全省沿海港口吞吐量达到了18.9亿吨,跃居全国首位。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正助力山东为沿黄流域打造通江达海的“黄金通道”。

  除此之外,青岛市以黄河流域陆海大通道建设为着力点,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及宁夏等沿黄流域省区深化合作,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连通;加强青岛与沿黄流域国家干线铁路网的快速连通,加快潍烟铁路、莱荣铁路建设,启动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董家口至沂水铁路工程;公路方面快速推进明董高速、沈海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扩大胶东国际机场区域辐射力。

  同时,以青岛上合多式联运中心为核心打造上合国际枢纽港,在内陆港加海铁联运的模式下,西向贯通至中亚、欧洲,东向经日韩陆海快线辐射东亚,为沿黄流域打造出联通两个大洋的“黄金通道”。

  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着重强调要加力提速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致力于将山东港口群打造成为沿黄省份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

  在未来,山东将构建以青岛港国际枢纽海港为中心,日照港、烟台港国家主要港口为两翼,威海港、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地区性重要港口为支撑,与津冀苏辽港口紧密合作互动的发展格局,为引领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强力引擎。

  黄河落天走东海,港口雄开万里流。在青岛前湾港、董家口港两个亿吨级深水大港的基础上正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运输枢纽和全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中转分拨基地,同时增加海运直达航线和国际中转业务,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慢慢地加强服务黄河流域外向经济的能力。

  “在港口群整合的过程中,并不完全是突出港口的作用,同时也结合了综合运输体系的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结合枢纽、通道、网络这样一种大体系的构建,实现港口群综合运输体系和相关服务功能的逐步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曾表示。

  《方案》中多次对山东港口更上一层的新任务。山东港口加快“大枢纽”建设,3月27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81泊位,山东港口集中开通5条国际集装箱航线,逐步提升山东港口远洋直达航线优势,拓展全球海运网络布局,强化航线枢纽能级。据了解,在此次开通的航线中,泰赢航运欧洲航线作为直达欧洲的生活消费品精品航线,将有效满足沿黄流域广大出口客户对接欧洲巴塞罗那、鹿特丹主要港口的运力及舱位需求。

  截至目前,山东港口累计开通330多条集装箱航线,数量和密度稳居东北亚地区首位,打造了远近洋兼备、干支线联动的航线网络布局。海铁联运箱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一位;累计在沿黄流域的河南郑州、陕西西安以及四川攀枝花等省内外地区开通84条海铁联运班列,为黄河流域进出口企业打造了稳定出海通道;在沿黄流域重要节点城市建设35个内陆港,不断织密服务综合物流网络,推动陆海无缝链接。

  以城市之间的互通互联和打造黄河流域便捷的出海口作为铸牢黄河流域陆海“硬”联通。那么陆海联动智慧发展以及打破供应链成员的信息壁垒,则是打造黄河流域陆海“软”联通。

  9月1日,山东港口云港通2.0 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云港通2.0”)正式上线。“举个例子,从东南亚进口的橡胶,在它装进集装箱的瞬间,云港通2.0就开始对整个供应链和产业链进行工作,船舶抵港之前,申报单证进口船图、舱单等各种单据就已经通过平台做了智能处理,为码头作业人员科学制定生产计划提供相关依据。”云港通建设运营专班人员介绍道,紧接着的海关申报、查验放行阶段,云港通2.0平台就能轻松实现全时查验、码头前沿先期机检查验、水路中转线上查验等,各项手续一站式线上办理,经过机检直放的货物可以从码头前沿直接提离,通关时效平均压缩3—7小时,每标准箱物流成本节约800元。

  作为供应链的关键节点,云港通2.0将全链条业务搬到线上,并实现线下多环节业务线上一键通,推动整体效率提升。简单来说,就是与港口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手续等,都能通过云港通2.0进行线上操作、远程控制、实时共享,再也不用线下跑腿了。这有助于山东港口吸引更加多的投资客户和合作伙伴,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发挥竞争优势,助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沿黄陆海大通道的建设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本质也是将沿黄流域融入进全球供应链之中。青岛口岸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门户枢纽,青岛海关始终将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青岛海关推广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智慧检疫、智慧查验等一系列便利化智能化措施,畅通口岸集疏运,提高过货能力,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61%和92%。

  据介绍,青岛海关还牵头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会同港口、铁路、自贸试验区等24个单位发起“关港铁区”协作机制倡议,支持港口服务功能向内陆延伸,首创“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智能“水水中转”等监督管理模式,开展铁路快通改革试点,支持打造“中欧班列+”特色班列,落地青岛港作为离境港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持续放大青岛口岸门户枢纽功能,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