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厂家  支持验厂
我们只专注生产研发钢结构厂房屋顶上的通风天窗、通风气楼、电动采光排烟天窗
当前位置: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乐鱼官网登录页面

贵州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五场)

时间: 2023-12-03 来源:乐鱼官网登录页面

产品详情

  原标题:贵州省委宣传部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新闻发布会

  9月13日,贵州省委宣传部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新闻发布会,邀请遵义市委副书记王宏,遵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向承强,介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相关情况。发布会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陈本荣主持。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贵州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市(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遵义专场。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遵义市委副书记王宏,遵义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向承强。他们将向大家介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大家好!特别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向大家介绍遵义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有关情况。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委托,我谨代表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向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遵义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遵义从始至终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壮大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以城乡融合为关键、以民生保障为根本、以防范风险为前提,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固底板、增动能,加快建设辐射带动作用更强的省域副中心,与贵阳唱好“双城记”,与贵阳毕节打造“金三角”,努力建设西部领先的现代化强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上半年,遵义全市经济运行呈现“回升向好、步伐加快、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遵传承红色基因之道,行感恩奋进之义。遵义是革命老区、红色圣地,信仰之火熊熊不息,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党的十八大以来,遵义人民始终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深入践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遵义市情实际,广泛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坚持从贵州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主战略中找突破、从贵州“四区一高地”的主定位中找坐标。及时召开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遵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团结引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始终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

  遵高水平发展之道,行担当作为之义。遵义牢牢把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全力推动以绿色食品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的新型城镇化、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和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争做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00亿元、增长6.5%,较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连续两年、连续八个季度居全省前列,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担当奋进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遵产业振兴突破之道,行强基强身之义。遵义工农业基础在全省相对较好。开启现代化,遵义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产业振兴突破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奋力推进工业大突破、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厚植遵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产业根基。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力。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白酒企业增加值增长15.5%,装备制造业增长27.9%,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增长88.1%。二是农业经济平稳增长。上半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29万亩,夏粮产量65.13万吨,实现农业总产值360.04亿元、同比增长3.2%,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89.1亿元。三是第三产业加快恢复。上半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游客人均消费分别增长32.4%、44.2%、8.9%,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7.7%、109.7%、112.3%,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5%。

  遵以人民为中心之道,行富民惠民之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的提升“七有两保障”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半年,九项民生重点支出增长22.4%,高于总支出增幅5.3个百分点。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2.8万户、完成棚户区改造2.34万户、改造背街小巷29条、新增城市地下管网640.8公里, 二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遴选培育95所公办强校项目计划,新(改、扩)建城乡学校60所,36所公办普通高中改(扩)建项目全部完工,下达2023年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1.35亿元。三是医疗卫生一直在优化。深入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项目,持续推进26个县域医共体建设管理,推进52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四是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城乡低保每人每月分别增长8%、15%。完成14个养老机构改造升级,撤并整合乡镇敬老院90余个,建设达标养老床位2.8万张,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7个。

  遵发展安全双统筹之道,行和谐稳定之义。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遵义社会更和谐、发展更安全、环境更美好。一是法治遵义建设成效明显。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6个、省级496个,均为全省第一,率先实现市级创建全覆盖。二是平安遵义建设持续深入。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入推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不断的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连续17年安全生产起数、死亡人数“双降”,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连续8年“零发生”,5次蝉联综治工作最高荣誉“长安杯”。三是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持续巩固。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力推进,挂牌成立全省首个野生动物司法保护救助中心,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8%,县级以上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62%。

  遵全面从严治党之道,行勤政廉洁之义。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我们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优良党风政风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一是持续加强政治监督。制定出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市委第三轮巡察,问责党组织9个、党员干部72人。二是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省委“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深入推动“五强组织”和“四有红城”创建,大力实施“双培养”工程,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三是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四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各项纪律执纪要求,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惩治新型腐败、隐形腐败、基层“微腐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切实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遵中国式现代化新号召之道,行共同富裕之义。我们始终恪守习“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的谆谆告诫,坚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74万人,有组织输出劳动力20.7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2%、8.3%。一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排查整改“3+1”保障问题,全面落实脱贫群众增收措施,扎实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坚决筑牢乡村振兴的“底板”。二是扎实抓好东西部对口协作。今年以来,完成珠遵互访2次,召开联席会议2次,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协议任务,争取珠海市协作资金4.31亿元、实施项目168个,社会帮扶资金2339.42万元。三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以打造“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抓手,统筹推进2个国家和3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6个省级和31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湄潭县获“探索移风易俗新举措新办法”全国唯一试验县。

  迈上新征程,我们将始终高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高水平发展统揽全局,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等重大政策机遇,通过“十四五”加快追赶、“十五五”冲刺追平、“十六五”全面超越,力争到2035年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时,全市经济总量迈入全国GDP百强城市前50位、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中等水准,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西部领先的现代化强市。

  谢谢王宏副书记的介绍。接下来进入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们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遵义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下阶段有哪些举措和考虑?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市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我们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三个转向”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努力在全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中体现遵义作为、展现遵义担当、贡献遵义力量。

  始终把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底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监测帮扶,确保发现及时、帮扶有效、退出稳定。着力提升“3+1”保障水平,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在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持续深化珠遵东西部协作,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抓牢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切实提升搬迁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和社区治理能力,帮助搬迁群众更好稳定就业,更快融入城镇生活。目前,全市累计识别防贫监测对象11919户44394人,均按照“一户一策”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实现搬迁劳动力就业9.6万人,有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2.19人。引导71家东部企业到遵投资兴业,目前累计投资18.17亿元,完成消费协作16.41亿元。

  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深入实施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紧盯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全力发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奋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就业扩容提质行动,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强化劳动技能培训,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车间、以工代赈项目等,切实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加快兑现50项惠农补贴政策,切实让好政策更好惠及农村群众。上半年,全市846家市级以上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累计带动90万农户增收,7454个农民合作社发展成员35.8万户,8090个家庭农场带动5.25万农民增收,产权制度改革让575.7万农民变成股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脱贫人口就业务工36.73万人;初步预测今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0元。

  始终把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作为不懈追求。深化拓展“一图一表一说明”“黔北民居七要素”等经验,加快编制实施县乡两级乡村振兴规划和村级方案。按照“一类示范引领、二类整治提升、三类补齐短板”的原则,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满足农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持续深化拓展“寨管家”“红白理事会”“积分制”等农村基层自治经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的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努力让农村既充满了许多活力又稳定有序。全市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完工项目126个,31个市级示范点完工项目342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6074户。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30户以上自然村寨覆盖率达99.8%,农村“30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得到全面有效巩固。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用好用足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政策,着力在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激发农村地区和群众自身发展动力、推动乡村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推进乡村振兴在“全国比高低、全省当样板”。

  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工业重大使命。遵义作为贵州最大的工业城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有哪些举措和考虑?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遵义是贵州传统工业城市,有较为扎实的工业基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工业经济在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遵义始终将新型工业化作为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的第一个任务全力来抓。以产业大招商为主抓手,以开发区(园区)为主阵地,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朝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目标迈进,2022年三次产业体系比优化为12.4:47.7:39.9。目前,工业产业已形成1个首位产业(酱香白酒)、3个主导产业(生态特色食品、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基础材料)为支撑,传统产业(现代能源、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兴起的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为补充的产业格局。2022年,全市十大工业产业总产值实现2093.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同比增长16.6%。我们将以全省“六大基地”建设为牵引,推动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具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全力推动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建设。遵义市在白酒生产企业(含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及产值上都占了全省最大比例。下一步,我们将充分的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生态基础最牢固、生产的基本工艺最独特、产品的质量最卓越、标准体系最权威、产区品牌最响亮、酱酒文化最鲜明的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以酱香为主导的白酒产能达80万千升、总产量达60万千升,助推3—5家白酒企业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10强,遵义白酒产业在全省工业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彰显。

  二是全力推动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建设。我市资源精深加工以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锰及锰加工为主,铝、锰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储量分别为50853万吨和10997万吨,全市现有资源精深加工公司40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5户。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全市矿产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扎实做好“富矿精开”大文章,统筹资源开发利用,推动铝、锰、钛等资源型产业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资源精深加工关联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建成一批资源精深加工项目,项目投资累计达到200亿元,资源精深加工关联企业户数达到50户,培育10亿级以上企业10户。

  三是全力推动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遵义有丰富的煤炭、电力、页岩气等资源。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全省创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国家数字能源基地和全市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四大机遇”,规划建设黔北能源基地,推动基础能源产业、电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煤炭产业体系战略性调整,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到“十四五”末,力争全市现代能源总产值达到330亿元。

  四是全力推动对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的经济发展,连续两年迈入全国数字化的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国家“千兆城市”提前创建成功。2022年,数字化的经济占GDP比重达37.95%,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44.67,数字化的经济总量超150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东数西算”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立足产业禀赋、围绕数字赋能,积极实施公共数据开放开发,强化数字要素优质供给和流通交易,推动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培育价值引领的算力产业生态。到“十四五”末,数字化的经济占GDP比重达50%,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指数达50,实现城市运行指标数据汇聚率达100%。

  五是全力推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我市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相关产业主要分布在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以容百锂电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材料体系。2022年完成产值77.64亿元,同比增长112.1%。今年1-7月完成产值55.85亿元,全年预计可突破10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新能源电池和上游材料发展为主线,多元化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下游应用,推进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省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园区,成为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重要发展极,实现产业集聚发展,为省内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供配套。到“十四五”末,力争建成完善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体系,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

  六是全力推动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设备等备份基地建设。我市装备产业主要以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为主,2022年完成产值 231.58亿元,同比增长23.2%。2023 年全年预计完成产值260亿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发挥“三线”企业龙头牵引作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围绕产能备份、技术备份、产品备份建设备份基地。到“十四五”末,力争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达到100户,装备制造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党的二十大明白准确地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遵义作为西部非省会强市,请问在这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效?下一步又将如何强化人才建设工作?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从区域竞争态势看,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慢慢的变成了各地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遵义市作为西部非省会强市,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面临“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是有基础、有底气的。

  教育方面。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4.7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9.8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92.26%、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83%,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国中等水准。同时,我们持续加强教育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通过引进公费教育师范、硕士研究生、建设省级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等方式,不断的提高全市教师队伍水平,培养新时代全国名师培养对象1名、全国领航名师名校长2名、特级教师85名、省级名师101名、省级名校长51名、省级骨干教师453名、“黔灵名师”37人、“黔灵名校(园)长”17人。依托遵义红色资源,大力实施“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案例奖”。

  科技方面。近年来,遵义市深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体制改革,持续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科技惠民”五大科学技术创新行动。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创新平台281个(国家级科学技术创新平台2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325名(入选国家级4人)、高价值发明专利765件,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遵义市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成功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

  人才方面。近年来,全力推进“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05.25万人,入选国家相关人才计划4名;全市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23个、省级创新人才团队32个、省级人才基地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全力打造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

  一是打造教育强市。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打造贵州创一流、西南走前列、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强市。

  二是打造科技强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政学研企合作机制,发展一批产学研用联合体,加大企业科学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加快建设特色科技强市。

  三是打造人才强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开展“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一体推进引、育、管、用、服等政策的系统化集成,着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全面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业动力活力,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西部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

  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遵义作为贵州第二大城市,将如何具体推进落实?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遵义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大计”,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中展现遵义新担当、作出遵义新贡献。具体来讲,就是按照遵义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提出的“5+3+7”体系,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举措,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新篇章。

  “5”就是紧紧锚定“五个走前列”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的美好愿景。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正好是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届时交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答卷,是历史的偶然赋予遵义的必然。因此,我们紧紧围绕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的定位方位、目标愿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把握遵义的目标方位,提出“五个走前列”的奋斗目标,即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上走前列,在促进共同富裕上走前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走前列、在实现生态文明上走前列、在推进社会治理上走前列。这“五个走前列”是省委提出的“三者”定位和“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目标愿景在遵义的具体化。实现“五个走前列”奋斗目标,我们有使命有责任,也有基础有潜力,必将聚焦聚力、不懈奋斗,努力推动遵义现代化成为全国、全省的生动缩影,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3”就是全力推动“三个重塑”,为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行稳致远提供有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全力推动“三个重塑”,努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为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行稳致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重塑思维理念,在思想观念上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推动发展模式从盲目求快向量质齐升转变、增长驱动由要素为主向创新为主转变、产业选择由盲目跟风向发挥优势转变、投资导向由政府为主向社会为主转变。二是重塑体系机制,聚焦关键行业领域,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完善权责清晰、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系统完备的工作体系,着力破解当前招商引资、国资国企、项目建设、财政预算管理等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现代化建设增动力添活力释潜力。三是重塑能力作风,聚焦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坚决纠治作风顽疾,彻底改变不良习气,牢固树立勇挑重担、善作善成的良好风尚,突破创新、立说立行的干事导向,深钻细研、一抓到底的落实态度,慢慢地加强各级党员干部服务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遵义力量。

  “7”就是加快构建“七大体系”,全面抓好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重点任务。坚持统筹兼顾稳全局、抓住重点求突破,既注重在宏观层面建体系,又着力在落实层面解难题,纲举目张、实事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遵义实践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一是构建现代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和省的产业规划布局,加快优化产业体系、提升质量效益、推动融合发展,全力构建彰显遵义特色、安全自主可控、竞争优势显著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构建现代化的城乡互融体系。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展现在城乡大地上。三是构建现代化的动能支撑体系。全面深化政务服务、财政体制、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全力拓展开放通道、做大开放平台、狠抓招商引资,全力做强创新平台、壮大创新主体、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促发展,慢慢地加强内生动力、积极释放发展的潜在能力、广泛激发市场活力。四是构建现代化的民生服务体系。始终把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扎实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全方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五是构建现代化的文化繁荣体系。坚持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振兴黔北优秀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人心和力量。六是构建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体系。牢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积极促进两山转化,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七是构建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扎实推进法治遵义建设,全面强化平安遵义建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不断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遵义现代化建设打造良好环境。

  总之,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指引的方向前进,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在遵义的有效途径,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彰显遵义特点,服务国家全局的市域现代化建设路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遵义力量。

  谢谢王宏副书记的介绍。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再次感谢两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多彩贵州科普宣扬——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

下一篇:贵州通风气楼

相关产品/ RELATED PRODUCTS